風輕雨潤清明日,慎終追遠祭祖時。每逢清明時節,全國各地都有祭祖掃墓的習俗,此季節風大物干燥,因祭祀引發的火災數不勝數。3月17日我縣發生的森林火災事故,就是因當地群眾修建墓穴,依照傳統習俗燒香祭拜,燃放炮竹,引燃周圍荒草,最終釀成火災。掃墓祭祖本是弘揚中華民族孝道文化的優良傳統,我們既要發揚,但也可以與時俱進。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,互聯網正在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,一種新的祭祀方式——網上祭祀正在興起。

網絡祭祀就是讓大家通過互聯網為逝去的親人建立網上紀念館,可隨時進行網上祭奠,寄托哀思。它并不悖于傳統祭祀方式,而是對傳統方式的繼承與延伸。按照傳統清明祭祀方式,這一天在外的游子要前往逝者墓地,通過燒香點燭,燒紙錢,燃放煙花爆竹等方式,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。

相較于傳統習俗,網上祭祀更為綠色環保,也更為便捷,符合當前全國各地大力提倡的文明祭祀要求。通過網絡平臺建立的紀念館,可以永久存放親人的照片、視頻、音頻,生平事跡等信息。它突破了地域限制,相約在外的親人共同登陸紀念館祭拜先人,感受逝者音容笑貌,重溫他們對后輩的諄諄教導。后人可通過選擇虛擬的鮮花、香燭等祭品,或用文字寄托懷念,從而避免焚香點燭等用火行為。

今年的清明節注定是不一樣的清明節,疫情的陰霾還未散去,非常時期就是要用非常辦法。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,借助網絡一樣可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思。只要內心虔誠,心懷感恩就是對傳統孝道的最好傳承。(鞏政 鄭璇)
|